当前位置: 首页>>员工工作>>社会实践>>正文
传承蜀绣文化,赋彩时代画卷
作者:    文/崔馨予 陈敏 图/唐敏毓 罗曦 发布于:2024年02月23日 15:54 点击数:

“千年丝绸路,蜀绣名天下。”2月14至2月21日,威廉希尔“飞翼片羽”实践团返乡探寻家乡优秀非遗文化,通过“新媒体+实践寻访”的创新模式,开启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为推动构建文化强国贡献青年力量。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文化自信自强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非遗文化是全世界共同的瑰宝,非遗文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飞翼片羽”实践团意识到维护和传承地方非遗文化的方式应当加以创新,应当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传承地方非遗文化是促进区域文化差异化、挖掘地方资源、拓展文化经济、以及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活动以团队成员返家乡的形式开展,对成员们家乡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传播和创新。

晓蜀绣文化,筑非遗基石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兴于春秋战国的蜀锦,盛于汉唐,繁于明清。蜀绣,与苏绣、湘绣与粤绣一同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而蜀汉文明的发源地,四川,素来就有“蚕丛之国”称号,是我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蜀绣以其独特的绣线、绣针和绣法而闻名。其特点是线迹细腻、图案变幻丰富、色彩饱满、线条流畅。蜀绣的图案以花鸟、山水、人物等自然景物为主题,还包括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蜀绣制作耗时耐力,精致细腻,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赞誉。团队成员唐敏毓深入学习了蜀绣的制作过程,再运用创意海报设计这一方式拓宽蜀绣非遗文化宣传内容。团队将海报与写满了蜀绣之美的文字匹配,借助线上宣传,发挥青年先锋文化传承力量,助力美丽中国文化保护与文明建设。

行创新实践,播非遗之籽

“因锦绣而生,因锦绣而盛”,坐落在浣花溪畔的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前身是拥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成都蜀锦厂,已于2009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线下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罗曦身体力行,亲自前往蜀锦织绣博物馆学习非遗文化。博物馆中有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蜀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专业展示蜀锦织绣的特色博物馆。蜀绣与蜀锦均以蚕丝为原材料,又以工艺技法而区分:蜀绣是需要使用者通过穿针引线在已织好的编织物上手工刺绣的一种绣技技法,而蜀锦是通过织机将经纬丝线交织而形成的一种不同图案的彩色提花丝织物。走进蜀绣工艺品展示区,一幅幅流光溢彩、变化丰富的蜀绣挂屏陈列在馆内。蜀绣以蚕丝作画,观者无论站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画面的熠熠光泽,十分精美,让人叹为观止。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内设大型蜀锦织造工场,多台蜀锦大花楼木质机现场演示蜀锦制作过程。

传非遗经典,续千年之约

罗曦在前往成都蜀锦帜绣博物馆了解学习蜀锦帜绣之后,收获颇丰,为作为蜀锦帜绣发源地的家乡感到自豪。“博物馆是对社会公众开放的,我们现在正在对博物馆进行专业改造,目标是做成一个比较全面的、立体化的博物馆”,蜀江锦院副总经理杜奕辰表示。成都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点,蜀锦蜀绣的发展亟待更高更广的传播格局和传播空间。

    就本次实践中部分团队成员个人经历而言,前往家乡非遗博物馆后,他们意识到传承非遗文化意义重大。在后续工作中,“飞翼片羽”实践团将开展线上文化传承与文化宣传教育,同时围绕不同新媒体视频平台、不同使用者特点,做出相应调整,向社会大众宣传文化传承理念,努力为保护中华文化、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团队积极呼吁更多高校老员工以及社会群众加入文化保护的队伍中来,在文化传承领域贡献力量,更好地保护地方特色文化。